馬英九的第一筆國際歷史定位
汲汲於追求歷史定位的馬英九,經過 5 年的辛苦經營台灣政壇後,終於得到了國際知名雜誌《經濟學人》(The economist) 的青睞,特別專文 (Ma the bumbler) 說明他的執政成績與台灣現局。是的,一個活人追求死人才會有的歷史定位,本來就是個荒謬的思維。在這個邏輯之下的政府行政成果,讓這麼一個「活死人」在活著的時候就能先拿到第一個國際歷史定位,應該也是件光宗耀祖,無忝所生的莫大光榮吧。
看不到這則新聞到底受到多少人的關注,可以初步瞭解的就是該文已經躍登熱門排行榜的第一名了。在台灣有 689 萬多選民在 2012 的大選時選出了這個前 4 年執政沒有成績的 bumbler,他們會關心這個新聞嗎?他們會不會因為看走眼的這一票而對這則報導感到一絲的不安。相對的,在這場大選中有 609 萬多張選票早就預見了《經濟學人》這篇文章所寫的內容,老早就放棄了這個只有外在虛華相貌,沒有信用、沒有能力、沒有民主素養的 bumbler,Redeye 猜他們心裡的想法大概是「早就告訴你們馬是 bumbler 了,誰叫你們都不相信」之類的聲音吧。台灣的政治會不會更進一步,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於錯誤的經驗有沒有被記起。
回到新聞演繹的主軸上。整個新聞發展下來最妙的部份應該是官方的回應內容。總統府發言人范姜泰基在 16 日晚間對這個新聞報導做了 16 個字的回應:
「持續檢討、積極改進、上緊發條、全力以赴。」
這種口號式的答案,內容空洞,沒有重點,擺明了就是虛應了事。不知道要檢討啥,不知道要改進啥,不知道發條在哪裡,就更別說要「赴」去哪裡,難道是台灣人說的急著去「赴夕」嗎?
明確的,這個回應內容絕對是馬式發言風格,這 16 個字絕對不會是范姜泰基自己 想/講 出來的。也就是說,馬英九已經知道,而且瞭解該報導的內容,這些回答是來自於馬英九自己的腦袋。馬的爭功諉過、逃避責任性格又再次得到印證。明明文章是針對馬的執政成績所下的標題,馬卻不敢自己光明面對該新聞的評論,派出了個發言人就想把事情給呼弄過去。或許馬就是吃定了台灣人的善於健忘性格,打算再撐個 2 天就會過去了。
馬英九在友善於他的 TVBS 民調中創下滿意度最低的 13% 紀錄,這樣逃避面對執政成績的馬英九還能躲多久?還是快點辭職下台吧。
馬英九只要眼睛張開,看看四周,10 個人裡頭有超過 8 個人看他是無能的,這些人對他都是不滿的。這些人就站在街頭、在總統府、在馬英九家的隔壁,大人、小孩、男人、女人、台灣人、外國人 ...,就連幫馬英九開車的司機、門口的警衛、維安的警察、總統府掃地的工友 ...,裡頭就有著不滿的 87%,他們就用著鄙視 bumbler 的眼睛餘光瞄著你馬英九。
想到這裡,明天的馬英九你還有臉出門嗎?